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门户
Portal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广播
Follow
群组
Group
动态
Space
淘帖
Collection
日志
Blog
相册
Album
分享
Share
记录
Doing
排行榜
Ranklist
搜索
搜索
热搜:
埋针
埋线
减肥
美容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针灸界
»
论坛
›
百家论经
›
针疗
›
神奇的中医针灸治疗——中国的国粹针灸 ...
图文热点
返回列表
查看:
980
|
回复:
3
神奇的中医针灸治疗——中国的国粹针灸
[复制链接]
大荆
大荆
当前离线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0-7-5 12:38:2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神奇的中医针灸
文/丁志俊
大学同窗光绪对中医此次在抗击新冠疫情中所起的作用大为赞赏,并联系实际,颇为感慨地讲了一件自己的亲身经历,引起其它同学的强烈反响。原帖是这样的: “各位仙客、老师好!中医是国之瑰宝,近几十年,渐被边缘化了,这是中华民族之悲剧。有一件事是本人的亲身经历,想与大家分享一下。几年前,我得了甲沟炎,去北京某大医院外科就诊。医生看后对我说了治疗方法一拔指甲。野蛮吧!整个一个蒙古大夫。无奈之下我又去了北京宽街中医院,还是外科。大夫看了看后,就到隔壁处置室,用弯头剪子给我处理了一下,涂了一点膏药,包扎好,治疗结束,整个治疗过程无任何疼痛。然后,开了一盒该院自配的膏药(药费、治疗费5元),这就是中、西医的不同。晕吧!”
看到这段话后颇有同感,其它仙聊斋的仙客也都觉得很有道理,对中医这个中华瑰宝的赞誉帖子不断,一时引发一场热议。
马同学说: “ 西医是一门科学,但科学并不代表正确,说中医不科学也不代表不正确。我们从小所接受的僵化且教条的“热爱科学”的教育害人不浅,以至于中医越来越被边缘化,并多次出现了难以为继的断层。和中国的一些老字号一样,已经很难恢复了!这件事发生在中医药发源地的中国,本身就是件很可悲的事情。”
“对,我赞成这种说法。”
木子同学对光绪的诊断“遭遇”也深信不疑。接着,她也讲了自己看病的真实故事。
“两年前因病术后不慎导致“刀疝”,即腹腔内膜刀口撕裂,脏器脱出,形成腹部包块。西医建议尽快手术修复,以避免裂口愈撕愈大。即使修复后,亦需避免腹腔压力过大,否则缝合口失去弹力就有再次撕裂的可能。而中医则认为是手术伤了元气,中气不足导致脏器下降而脱出,只要补中气就可缓解。同样的病症,中西医各执一方,我选择了中医。服用中医汤药一个月后改为服用“补中益气丸”这个极普通的老中成药,半年后这个包块竟然神秘的消失了。西医认为腹膜没有自愈能力,而中医说只要中气足了,脏器自然回到原位不下逆了,神奇吧!”
如果说光绪的情况是一个“意外”,那么木子呢,难道她会刻意贬低西医?答案是否定的,她只是通过一个病人的亲身体验,解读了中医与西医的碰撞,权释了这两种医疗体系的不同诊断方法,庆幸自己最后所做出的“英明”抉择。
再回到此次抗击病毒,欣慰的是中医药发挥了令人瞩目的效果,有些西医解决不了的问题,中医马上跟进。据说在援外医疗队对西班牙、意大利的诊疗救治中也发挥了不容小觑的奇效。在欧洲这些完全以西医为主导的群体中,能使中医出彩,能使西方人认识中医,信任中医,也是推动中医药走出国门的极好契机。回眸历史,外国人当然也包括相当一部分国人固然对中医有偏见,但在活生生的事实面前,总归是会改变的。治好病,能救命,胜过任何空洞、虚无的理论。倘若做到了这一点,那么弘扬中华医药文化,传承老祖宗留下的医药宝典,造福人类可以说是指日可待。
别人信不信不知道,反正我信。这也源于自己的一回亲身体验,神奇的中医从此进入我的视野,甚至溶化在血液里。现在想起来,回忆起整个治疗过程,仍觉得如同做了一场梦,一场刻骨铭心的噩梦。
说起来也是八年前的事了,夏天我从威海乳山银滩度假回来不到一个月,就患了一种奇怪的眼疾,眼皮总是耷拉着,挡住了视线,别说看书写字了,日常生活似乎都成了问题。一切都发生的这样突然和意外,觉得自己就象从云端跌落到万丈深渊之下,黑暗象大山般压在头上,人生的所有美好和梦想,在这一刻都土崩瓦解,全部被淹没了。坐在屋里的沙发上,眼皮沉沉的耷拉着,忽然觉得能睁开双眼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多累多不容易啊!举目四望,平日熟悉的办公室周围是灰蒙蒙的一片。身体飘忽,脚下只有一片虚空,似乎没有了立足的地方。
既然患上眼病,就赶紧去看吧!可去哪儿去看好呢?首先想到的就是眼科医院了。起初还不是太厉害,自己跑来跑去的走了市眼科医院、人民医院眼科,天津洛基眼科医院等几所医院,验了不知多少次光,各种眼药也滴了不少,验光检查的各种设备统统都用上了,不仅没有好转,好像还越来越严重了。最雷人的是,无论哪个医院,无论是普通大夫还是专家门诊,眼睛为什么会这样,还有发病的诱因谁也没有搞清楚。
听说中医院来了北京的专家坐诊,在周日上午九点之前就急匆匆地赶了过去。胖乎乎的老眼科专家态度和蔼,不紧不慢地望、闻、问、切后,伏案疾书地开了一个药方,龙飞凤舞的字虽然看不大懂,依旧满怀希望的带回了两个疗程的中药,满满的一大兜子。为了确保药效,又特意去杂货店买了一个药锅,专门熬中药。两个星期很快过去,一大堆中药也在不断减少,最后一付药终于吃完,可眼睛呢,仍未见好。进过太多的医院,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大夫也见过不少,钱花的象流水,可眼睛就是不见好,人也渐渐失去了耐心。
有一天,照样自己开车出门,没想到的是,在东外环左转时和从南边直行过来的一个小面包撞了。要知道当时开车时,可是用右手撑着眼皮,单手操作方向盘,视线注意前后,却无法覆盖左右。不用说,己方全责。一番交通事故赔偿折腾后,内心彻底崩溃,狠狠心最后连自己心爱的汽车也卖了。怪谁呢?归根结底,都是自己眼睛不好闹的。
小车处理了,没有了平时出门依赖的“腿”,上班或出门看病,打车就成了唯一的选择。站在街头茫然不知所措,穿流不息的车龙如同大海的波浪一样起起伏伏,街上的行人模模糊糊的似乎都飘飘然的走着太空歩。尤其是在夜幕降临的傍晚,打车时看不清顶上的灯光显示,无法判断车上有人还是无人,只好见有出租过来就挥手拦车,眼见着一辆一辆的出租的士疾驰而去,就是不停在我面前。怎么办啊?难道这就是上帝的惩罚,命运的安排!我甚至觉得,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痛苦能够和我此刻的痛苦相比,这种痛苦是那样深刻,那样复杂,那样沉重。面对现实生活,在治疗眼睛的三个月里,成了我人生中经历过的最痛苦,最最昏暗的一段日子。
无奈之下,又走进了中石油天然气中心医院。
在人头攒动的大厅,去药房交费时,竟和迎面匆匆走来的一个胖妇人撞在一起。见我连声道歉,还用手撑着眼皮的狼狈样,她小声谪咕了一句什么,大度的走了。不知为什么我当时还很庆幸人家没刻薄地说一句“你瞎呀!” 这句话。如果那样,可能会更锥心,更痛苦。
到了眼科,直接挂专家号,这个专家据说能耐不小,还有个响亮的名字叫林肯。当我越过坐在走廊椅子上一个个等位的病号,走进诊室时,看到旁边有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仰着头看着挂在门外的专家铭牌自言自语地说: “ 林肯,名牌啊,欧耶!” 说完还比了一个胜利的手势,调皮地伸了一下舌头。看到大夫姓名,他可能联想到了“林肯” 这个名牌汽车了吧!
“名如其人,看病技术大概也会不错吧?” 我这样想着就坐在专家林肯面前。
“ 眼睛怎么了?现在还难受吗?”说着他用手在我眼前晃了晃 :
“能看清楚吗?”
“能看见,就是不太清楚。”
说话时我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支起了眼皮,“这样还好一点。”
“那怎么行,坐好。喔,我看看。” 说着戴起了一个象头盔似的窥视镜。
“先去做一个检查吧!” 说完刷刷地写了几笔,递给我一个小处方笺。
这样,我又开启了在这个三甲医院看眼病的漫长历程。缩瞳,散瞳,验光,配镜,各种小型眼科仪器不知道反复使用了多少次?专家的招数眼看就要用尽了,甚至于还征求我的意见,在胸部打了一针,据说是生物治疗,以此类推发病的根源。我当然同意试试,对他提出的每一种治疗方案和建议都是积极响应,尤其是在最后,对每个方案似乎都抱着莫大的希望。胸部打这一针时,刺激作用太大,简直有种痛不欲生的感觉,为了治病,这些痛苦似乎都微不足道,算不了什么了。接下来又推荐去医院的神经外科查查,看是不是神经系统出了问题。
神经科门诊部,接诊的是一个年约四十岁左右的女大夫。
她接过单子,看了看问:
“性别?” 答: “男”
“籍贯?” 答:“陕西。”
“职业?” 答:“翻译。”
“什么?” 她似乎没有听清,又追问了一句:“你说什么?搬运?”
“不是搬运是翻译,就是把外国字译成中文的翻译。” 我认真地向她解释道。
“看看这个是几?”
见她伸出三个指头,马上答曰:“三。”
接着她又不断的变换着不同手指和个数,有一次把两只手的十个手指头都伸了出来,而且速度越来越快,我都对答如流,觉得头脑从未象今天这么清晰,心想这么简单的问题,岂能难住我。接着她又用一个小木鎯头敲我的手和身体其它部位,以此观察我的反应。
“ 行了,神经没啥问题,走吧!把这个诊断结果交给眼科医生。” 她似乎有点不耐烦。
回到楼下眼科,把诊断结果递给专家林肯后,他盯着单子沉思良久,强装出一副自信的样子,却又无计可施般的用手在自己头上摸了摸,没有说话。看来我这眼病太复杂,这个专家又难住了。
“目前没有查出究竟是什么问题。” 他瞅了瞅我说:“这样,我给你开个单子,给头部做一个核磁共振检查,看看结果如何。”
查不出病因,又治愈不了,看来专家还是怀疑和眼睛有关的脑部神经出了问题。好在这个三甲医院科室齐全,设备先进,不出门诊大楼,核磁共振检查就能做完,两天后就可以拿到检查结果。由于是仪器检测后的复诊,也就免去了挂号排队的麻烦。等到林肯专家门诊的日子,我把核磁检查单子直接交到他手里,等待最终诊断结果。
“ 哎呀!” 他好象很感意外地轻轻叫了一声说:
“从核磁设备检查看,你脑部神经没什么事啊!这就奇怪了!”
“那您觉得问题在哪里?应该怎么治啊!我总不能一直这样吧?”
“ 是啊!你这种眼病,和我遇到过的沧州中行的行长是一模一样的。”
“那他最后是怎么治好的?眼皮总不能一直耷拉着吧?”
“听说后来去了北京医院,怎么治的,就不知道了。”
“ 那我这种情况下一步怎么治疗,还有別的办法吗?”
“没有了,我也不知道。对不起!”
“ 哪?这…林大夫,您看能不能再想想?”
“想也没用,实在是没有别的招了,我尽力了!”
“算了,走吧!看来真的是没治了。”
一直在一旁听着我们对话的爱人老李扯了扯我的衣角,拉着我一起走出了诊室。离开了眼科门诊部。跌跌撞撞地向前走了几步,看看通往两侧楼梯的出口,不知该往哪儿走?我犹豫了。向东还是向西,向南还是向北?回家,实在是心有不甘呐!向大楼前方通道一看,有一个空着的长条椅见。见我止住了脚步,老李劝我说:
“着急也没用,先歇会儿再说吧!” 我目光呆滞,无力地坐了下来。
“中医科向前五十米,左转上楼。” 老李小声地念着指示牌上的文字。
“什么?中医科?” 我听后精神为之一振,循着她的目光望去,右前方墙上的导医牌映入眼帘,后面一个长长的红色箭头还向上勾了一下。
“走,上去看看。”说着我站起身,好像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在中医科区域,外面挂着各种小牌子,有中医诊疗,中医按摩,中医推拿。这些都没有留住我们的脚步,因为开始已经看过北京的老中医,药汤子也没有少喝,无效。所以,这次径直走向最内侧的针灸病房。
“又来了一个,哈哈!肯定是疑难杂症,没办法才想起我们了吧?”见我们推开门咨询,一个身着白大褂的中年女大夫笑呵呵地说。
“是,是的。我是刚从眼科过来的,眼病能不能扎好?”
听到她说的这些玩笑话,我心里似乎一下子踏实了不少,暗暗庆幸自己来对了,至少是看到了一线希望。她问了一下我的症状,看了眼科开的单子,又简单的检查了一下问:
“没扎怎么知道,今天就开始针疚吗?” 她指了指旁边的一张空床又对我说:
“躺上去吧,现在正好有床位,先扎扎看吧,手续可以补办!”
“你现在去一楼大厅办手续,针灸一次35元,先交一个疗程的费用,收据拿回来给我就可以了。”说完开了一张处方笺交给了陪我看病的老李。
我的针灸治疗就这样开始了。
躺在床上,我偷偷地环视了一周,整个诊室约有五十平米。除了里面的一个小套间外,外面就是一个不足三十平米的针疗区,密密麻麻的摆放着七张病床。扎针和起针时,大夫和护士不时的在给病人施针的床与床之间狭窄的通道里穿行。
这个小小的针疗室不大,却充满了温馨的气息。针疚的是一个叫白俊玲的女大夫,她四十出头年纪,鹅蛋脸,尖下颏,圆圆的大眼晴,薄薄的嘴唇,个子不高不矮,属于女人中的标准身材。她的衣着显得合体、整洁,套在外面的白大褂,一尘不染。她嗓音细而清亮,说话语速很快,一看就是一个干脆利落的女人。给病人施针时,她的嘴总是不闲着,谈天说地,谈东论西的非常风趣幽默。尤其是她那银铃般的的笑声,总是能给针灸室带来愉快,欢声笑语不断。躺在病床上,有等待扎针的病人就和白大夫聊上了。
“白大夫,你人长得漂亮,性格又这么开朗,怎么没有去搞文艺呢?”
“ 还真让你给说着了,我当年当兵时,差点进了部队的文工团,但遗憾的是最终还是没有去成。”
“为什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你没有去成,是不是没有考上?”
“ 哎呀!考是考上了,但最后政审时没有通过,筛下来了。”
“那太可惜了!可惜浪费了你这个人才。”
“我看没去成更好,当年的白大夫如果不进卫生队,哪有今天这么高超的针疚技术?”另外一个在国资委上班的女患者插话说。
“是啊,是啊!如果进了文工团,哪有今天的白大夫?”
“你们说的都对,白大夫对我们这些病人多好啊!”
一时几个病床上的患者七嘴八舌的都插上了话,越聊越热闹。
“好了好了!安静一会儿吧。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说了也是白说,后悔更是没用”
每当大伙儿聊到兴头上时,白大夫总是适时地出来给大家泼泼冷水,维持一下诊室的“秩序”。
每天早晨我八点前准时赶到医院。因为床位太少,来的晩了,只能在一边等着,有患者走了,腾出床位才能开始治疗。有一次来的晚了,足足等了近两个小时,做完针疚已经过了午饭时间,弄得白大夫连中午饭都没有顾上吃,她还风趣地说自己正好减着肥呐。
第二个疗程又开始了,这七天时间过的还真快。给我的感觉不像是在医院看病,倒象是在参加一个什么学术交流会一样,使人感到愉快无比,兴趣盎然。一个星期过去,病人之间彼此也都熟悉了,大家躺在床上,聊的不亦乐乎,白大夫也常常插进来凑几句热闹,使这个小针灸室充满了温馨,其乐融融。施完针后,大家有一搭没一搭,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闲话,间或还互相开开玩笑。
静静的躺在床上,我的头部和足部都扎上了针,尤其是脸上象刺猬一样,密密麻麻的扎了二十多针。白大夫施完针,在针疚室巡视着,间或给患者进进针,又讲了一段发生在她战友身上的故事。说到高兴处,她还时不时的带着动作比划几下,逗得满病房的人哈哈大笑。我也被她的乐观情绪所深深感染,在轻松的气氛中竟忘记了自己的疾病,忘记了痛苦。
“ 白大夫,今天我感觉好多了,眼睛好像能正常睁开了啊!”
第二个疗程尚未结束,大夫第五天刚施完针,我突然觉得自己已经好了。
“ 是吗?那就是见效了。” 她说着翻翻我的眼皮,又捻了捻眼睛周围的几根针说:
“坚持两天,扎完这个疗程,再巩固一下更好!”
“谢谢,谢谢白大夫!听您的,继续扎完这个疗程。” 我高兴的不知该说什么了。
两天很快过去,扎完最后一次针灸,我从床上坐起来,有些不相信似地揉揉眼睛,看了看周围那些带有羡慕眼光,默默地看着我的病友们,眼睛有点湿润。
“就这么好了?” 我不知是问他人,还是问自己。转而走向白大夫鞠了一躬说:
“白大夫,您真是神医啊!前面费了这么多周折都没治好,这么难的眼病让您轻而易举的扎好了。” 看遍西医,跑遍各大医院,仪器检查加各项药费、治疗费用近万元,而用针灸两个疗程14天的花费不足五百元!至今想起来这件事,就像做梦似的。这中医,这针灸也太神奇了吧……
作者简介
丁志俊,礼泉县赵镇人,趙中高72一班学生 。毕业於吉林大学外文系,现为教授级译审,廊坊市大友翻译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原文地址:https://m.toutiao.com/i6824019426191344143/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大荆医疗技术研究院——专注针灸适宜技术委培及医械研发与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荆七针
荆七针
当前离线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0-7-5 12:3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针灸不是“针疚”,老兄针又没生病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荆六针
荆六针
当前离线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0-7-5 12:39: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中医好,花钱少,专治疑难杂症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荆四针
荆四针
当前离线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0-7-5 12:40:1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18913980123
微 信 咨 询
Copyright © 2008-2020
针灸界
(HTTP://ACUP.CC)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