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门户
Portal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广播
Follow
群组
Group
动态
Space
淘帖
Collection
日志
Blog
相册
Album
分享
Share
记录
Doing
排行榜
Ranklist
搜索
搜索
热搜:
埋针
埋线
减肥
美容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针灸界
»
论坛
›
百家论经
›
理疗
›
穴位养生:穴位基础理疗手法、压法的动作要领! ...
图文热点
返回列表
查看:
975
|
回复:
2
穴位养生:穴位基础理疗手法、压法的动作要领!
[复制链接]
大荆
大荆
当前离线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0-7-7 07:36:3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穴位基础理疗手法
穴位疗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手段,也是老百姓日常保健的手法,理疗的方法不同,其效果也是不一样的。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中医理疗的各种手法,让你一目了然!
按摩
经络按摩手法有文字记载的大约有110种,流传至今,变化颇多。根据其在实际临床应用当中所属的流派不同,共有30余种会被经常用到。在实际应用当中,这些手法有着一定的规律,临床常用的手法一般被分为以下六大类:挤压类手法、振动类手法、摆动类手法、摩擦类手法、叩击类手法、复合类手法等。
◆压法
以肢体在施术部位压而抑之的方法被称为压法。压法具有疏通经络、活血止痛、镇惊安神、祛风散寒、舒展筋骨的作用,经常被用来进行胸背、腰臀以及四肢等部位的按摩。
压法的动作要领:
①力量由轻到重,切忌用暴力猛然下压。
②部位准确,压力深透。
③深压而抑之,缓慢移动,提则轻缓,一起一伏。
◆掐法
掐法指的是以拇指指甲,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用力按压的一种手法。掐法适用于面部及四肢部位的穴位,是一种强刺激的手法,具有开窍解痉的功效。
掐法的动作要领:
①在使用掐法进行按摩的时候,要注意令拇指微屈,以拇指指甲着力于体表穴位进行掐压。
②掐压的时候要垂直用力,不能扣动,以免掐破皮肤。掐后常接用揉法,以缓和刺激。
③掐法不适合长时间使用。
◆按法
用指、掌或肘深压于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称为按法。按法是一种较强刺激的手法,有镇静止痛、开通闭塞、放松肌肉的作用。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穴位;掌根按法常用于腰背、腹部及下肢部位穴位;肘按法压力最大,多用于腰背、臀部和大腿部位的穴位。
按法的动作要领(掌根按法):
①手腕微屈,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能移动。
②按压的方向要垂直向下。按法操作时要紧贴体表,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做一掀一压的动作,不可移动。
③用力要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充分达到机体组织的深部。
④在按法结束时,不宜突然放松,应当慢慢减轻按压的力量。
◆揉法
揉法指的是用指、掌、肘部吸附于机体表面某些部位或穴位,或在反射区上做柔和缓慢的环旋转动或摆动,并带动皮下组织一起揉动的一类手法。揉法具有宽胸理气、消积导滞、祛风散寒、舒筋通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肌肉营养、强身健体等作用。
揉法的动作要领:
①在使用揉法进行按摩的时候,手掌、腕部及前臂要自然放松,着力部位要吸附于操作部位,做缓慢柔和深透的回旋揉动,不得在皮肤表面进行摩擦与滑动。
②压力要轻柔,以轻而不浮、重而不滞为原则,动作灵活连续而又有节律性地带动皮下深层组织。
③揉动要圆滑,着力部位及力的转换点要自然过渡且均匀一致。
◆推法
用指、掌、肘后鹰嘴突起的部位着力于一定穴位或是部位,缓缓地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的一种手法。推法是临床常用的手法之一,它具有理顺经脉、舒筋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增强肌肉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适用于全身的各个部位。
推法的动作要领:
①沉肩,垂肘,令肘关节微屈或是屈曲,腕部伸平或背伸。
②通过前臂或者上臂发力,用力要平稳,着力位紧贴皮肤,做缓慢的直线推动。
推法的分类:
拇指推法
以拇指指腹为着力部,常用于头面、胸腹、腰背与四肢等部的按摩。操作过程中可逐渐加大力度,以患者能承受为度。食、中指推法
食、中两指并拢,以指腹为着力部,多用于特定穴位。在操作过程中动作宜轻柔平稳。
八字推法
以拇指指腹与食指第1节指骨桡侧面为着力部,虎口并拢或张开, 并以虎口张开的程度分为小、中、大八字推法。
掌推法
以全掌为着力点,多用于肩背与腰骶部。在操作过程中,动作应平缓有力,可双手交替进行操作。
艾灸
目前现代人越来越注重保健、养生、防病了,不像以前有病才去医治,这是未病先防之法。但在我们保健养生的过程中,总有一些部位是药物达不到、针也不可及的地方,那么人们就要寻求其他的方法。我们伟大的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另一笔财宝,大家知道吗?那就是艾灸。艾灸疗效可以穿透机体任何部位,与现代的养生理念是非常契合的。
◆艾炷直接灸
即把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这是灸法中最基本、最主要且常用的一种灸法。古代医家均以此法为主,现代临床上也常用此法。施灸时多用中、小艾炷。可在施灸穴位的皮肤上涂少许液状石蜡或其他油剂,使艾炷易于固定,然后将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用火点燃尖端。
◆艾炷隔姜灸
用厚约0.3厘米的生姜一片,在中心处用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穴位上施灸,病人感觉灼热不可忍受时,可用镊子将姜片向上提起,衬一些纸片或干棉花,放下再灸,或用镊子将姜片提举稍离开皮肤,灼热感缓解后重新放下再灸,直到局部皮肤潮红为止。此法简便,易于掌握,一般不会引起烫伤,可以根据病情反复施灸,对虚寒病症,如腹痛、泄泻、痛经、关节疼痛等,均有疗效。
◆艾条温和灸
施灸者手持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在距皮肤3厘米左右的高度进行固定熏灸,使施灸部位温热而不灼痛,一般每处需灸5分钟左右。温和灸时,在距离上要由远渐近,以患者自觉能够承受为度,而当对小儿施行温和灸时,则应以小儿不会因疼痛哭叫为度。
拔罐
拔罐法又称拔火罐,古称"角法",即以罐子为工具,利用火燃烧排出罐内空气,造成相对负压,使罐子吸附于施术部位,产生温热刺激及局部皮肤充血或瘀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下面详细为大家介绍各种拔罐方法和操作手法以及它们的运用范围,让大家能够更清晰、更直观地了解和运用。
运用范围,让大家能够更清晰、更直观地了解和运用。
◆常规拔罐疗法
此疗法用于病变范围比较广泛的疾病。可按病变部位的解剖形态等情况,酌量吸拔数个乃至十几个罐子。如某一肌束劳损时可按肌束的位置成行排列吸拔多个火罐,称为"排罐法"。
◆走罐法
走罐法又称行罐法、推罐法及滑罐法等。一般用于治疗病变部位较大、肌肉丰厚而平整,或者需要在一条或一段经脉上拔罐的情况。走罐法宜选用玻璃罐或陶瓷罐,罐口应平滑,以防划伤皮肤。具体操作方法是,先在将要施术部位上涂适量的润滑液,然后用闪火法将罐吸拔于皮肤上,循着经络或需要拔罐的路线来回推罐,至皮肤出现瘀血为止。
对不同的部位走罐法应采用不同的行罐方法。如腰背部沿垂直方向上下推拉;胸胁部沿肋骨走向左右平行推拉;肩、腹部采用罐具自转或在应拔部位旋转移动的方法;四肢部沿长轴方向来回推拉等。
◆闪罐法
闪罐法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拔罐手法,一般多用于皮肤不太平整、容易掉罐的部位。具体操作方法是用镊子或止血钳夹住蘸有适量酒精的棉球,点燃后送入罐底,立即抽出,将罐拔于施术部位,然后将罐立即起下,按上法再次吸拔于施术部位,如此反复拔起多次至皮肤潮红为止。通过反复地拔、起,使皮肤反复地紧、松,反复地充血、不充血、再充血形成物理刺激,对神经和血管有一定的兴奋作用,可增加细胞的通透性,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营养供应,适用于治疗肌萎缩、局部皮肤麻木酸痛或一些较虚弱的病症。采用闪火法注意操作时罐口应始终向下,棉球应送入罐底,棉球经过罐口时动作要快,避免罐口反复加热以致烫伤皮肤,操作者应随时掌握罐体温度,如感觉罐体过热,可更换另一个罐继续操作。
刮痧
刮痧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博采针灸、按摩、拔罐等中国传统非药物疗法之长,治疗方法极具特色而又自成体系,堪称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刮痧疗法独有的祛瘀生新、排毒养生功效能让人们轻松养出一副好身体。所以,为家人刮痧,让他们拥有健康幸福的生活,是每个人的心愿。
◆角刮法
将单刮痧板的一个角朝刮拭方向倾斜45°、在穴位处自上而下刮拭的方法叫单角刮法。双角刮法是以刮痧板凹槽处对准脊椎棘突,凹槽两侧的双角放在脊椎棘突和两侧横突之间的部位,刮痧板向下倾斜45°,自上而下刮拭。角刮法多用于脊椎部的刮拭。
◆面刮法
将刮痧板的一半长边或整个长边接触皮肤,刮痧板向刮拭的方向倾斜30°~60°,自上而下或从内到外均匀地向同一方向直线刮拭。
◆揉刮法
以刮痧板整个长边或一半长边接触皮肤,刮痧板与皮肤的夹角小于15°,均匀、缓慢、柔和地作弧形旋转刮拭。
◆立刮法
将刮痧板角度与穴位区呈90°垂直,刮痧板始终不离皮肤,并施以一定的压力做短距离前后或左右摩擦刮拭。
原文地址:https://m.toutiao.com/i6657101311751750156/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大荆医疗技术研究院——专注针灸适宜技术委培及医械研发与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荆六针
荆六针
当前离线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0-7-7 07: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荆七针
荆七针
当前离线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0-7-7 07:37:3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18913980123
微 信 咨 询
Copyright © 2008-2020
针灸界
(HTTP://ACUP.CC)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