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门户
Portal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广播
Follow
群组
Group
动态
Space
淘帖
Collection
日志
Blog
相册
Album
分享
Share
记录
Doing
排行榜
Ranklist
搜索
搜索
热搜:
埋针
埋线
减肥
美容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针灸界
»
论坛
›
百家论经
›
拔罐
›
拔罐有什么功效?哪几类人不适宜拔罐?“广州+”告诉你 ...
图文热点
返回列表
查看:
1179
|
回复:
2
拔罐有什么功效?哪几类人不适宜拔罐?“广州+”告诉你
[复制链接]
大荆
大荆
当前离线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8-8 07: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一说到祛湿清热,
广东人自然想到煲汤。
其实,祛湿清热不止是通过
吃吃喝喝才能实现,
也可以通过拔罐、刮痧、艾灸
等中医疗法来实现。
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拔罐
拔罐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拔罐是祛湿的利器,同时它也有清热的功效。拔罐也分为火罐和气罐,那么,拔罐的原理是怎样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庄礼兴为你介绍。
中医认为,湿、热都是邪,邪气潜藏在身体里,损伤脏腑,而拔火罐可以将邪气拔出,通过经络的刺激调节脏腑功能,使排毒能力增强,达到治病强身的效果。而从西医角度来看,拔火罐是用负压的方式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
如果要祛湿,拔罐选择在身体的哪个部位最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庄礼兴介绍说,拔罐最好选择肌肉丰厚的部位,因此背部是最佳选择。如果有针对性地祛湿,可选择在脊柱两侧的肌肉和腰部来拔,这些地方刚好是膀胱经、肾腧、脾腧所在的区域。经常被湿气所困的人,往往有脾虚的问题,选择这些部位来拔罐还有健脾的作用。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去养生馆、美容院拔罐,一拔就三四十分钟。
是不是拔的时间越久就越好?
庄礼兴的回答是否定的。一般来说,拔罐10分钟左右即可。现在拔罐多是用玻璃罐,有利于观察皮肤的状况,如果淤斑颜色很深,或已经出了水泡,则提示有些过度了,即使不到10分钟也应当起罐。如果拔罐部位的皮肤颜色仍很浅(多见于虚症体质者),则可以适当延长拔罐时间。
体内湿气较重者,能看到罐上有层水雾,对于这部分人,建议每两天拔罐一次。如果湿气不重,每周拔两次即可。
拔罐疗法,在家不可自行拔火罐
拔罐疗法,是一种以杯罐为工具,借热力排去罐内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这种疗法可以疏通经络、逐寒祛湿、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外感寒邪,久寒痼冷,经络气血阻滞日久,筋脉肌肉失养等病症。
拔罐分为火罐和气罐,拔火罐一定要在正规医疗机构找专人操作,因为拔火罐在操作上要求一定的技巧,一旦操作不当,很容易造成皮肤烧伤,也易引发火灾等意外事故,故并不建议自行拔火罐。
家庭保健使用拔罐疗法,建议使用“拔罐器”,虽然效果不及火罐好,但安全系数较高,而且简单易操作,适合家庭保健。
拔罐疗法的适用范围也相对比较广,除有出血倾向和过于虚弱的体质外,其他体质都适合运用此疗法,但要注意体质虚弱的、免疫力低下的、年龄比较大的,拔的时候要慎重,且时间不能太长,力度不能太大;如果病情比较轻,没必要长时间、大力度地拔;拔罐之后,要注意拔罐部位的保暖,不能受凉,拔罐之后,半天之内不能洗澡冲凉。
因为拔完罐后,毛孔玄府开放,容易被风邪寒邪入侵。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几类人不适宜拔罐:
1、患有出血性疾病的人;
2、有皮肤病或皮肤破损的人;
3、骨折、全身水肿的人;
4、有心脏病、心脏经常不适的人;
5、身体很虚弱的人;
6、年纪很大的老人和年纪很小的小孩;
7、经期女性;
8、血压不稳定的高血压病人;
9、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
适合开背的平衡火罐你了解吗?
大众对于拔罐疗法并不陌生,但对这种专门针对开背的平衡火罐你了解吗?广东省中医院大院传统疗法科主任陈秀华教授解释,该疗法在火罐疗法的基础上自1984年起应用于临床,手法由当初的三种发展到现如今有十余种(推罐、闪罐、擦罐、振罐、抖罐、弹罐、摩罐、摇罐、留罐等),视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法。
平衡火罐与平时我们所说的拔火罐只是手法上不同。两者可有效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使各经脉气血运行通畅,反射性地引起中枢神经向应激态转变,起到调节和改善机体疲劳,肾气平稳,肝脾调和的目的。
平衡火罐则专门从背部经络入手,从肺俞至膀胱俞包括五脏六腑有调节脏腑气机。陈秀华称,尤其能令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络疏通、祛湿排毒,不但可以祛除身体的寒湿淤毒,还可以缓解颈肩腰腿痛、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症状,缓解疲劳、改善睡眠、疏肝降火、清热利湿。
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平衡火罐
要提醒的是,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等慎用,以及极度虚弱者、老年人、久病者、消瘦者最好慎用此法。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度疲劳者也不适合做平衡火罐;皮肤高度过敏者,或溃疡、破损者要禁用。
陈秀华称,女性月经期间,若是实热证、瘀血证,如痛经,也是可以拔罐的。糖尿病病人在血糖稳定时、高血压患者在血压稳定时,在正规的综合医院里同样适合。
另外,拔平衡火罐时千万不能对着空调或风扇风口,宜避风寒,以防风邪入侵。拔罐之后,要注意拔罐部位的保暖,不能受凉;拔罐之后,半天之内不能洗澡冲凉。因为拔完罐后,毛孔玄府开放,容易被风邪寒邪入侵。
关于拔罐的这些误区,你中招了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看似简单操作的拔罐,其实学问很多,很多人更是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导致出现健康隐患。这些误区你中招了吗?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李湘力为你讲解。
误区一:拔罐时间越久越有效?
很多患者认为“拔罐时间越长越好”,每当起罐的时候,都是依依不舍。而部分患者在家一拔就是留置30分钟,甚至1小时。
李湘力医生解释,拔罐治病需要控制好时间。身体不好的老人、小孩和瘦人,拔的时间更要减半。建议选用小罐具,并应随时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颜色,及时发现和处理意外情况。如留罐时间太长,则可能导致皮肤起水泡、破损甚至感染,而且时间过长会耗泻阳气,不利于养生。
误区二:拔罐后颜色越深效果越佳?
李湘力医生说,拔罐后一定要出现紫黑的罐印才是拔除了病邪之气,其实不然,通过罐印颜色判断自身情况,才是科学地拔罐。中医学认为,拔罐后观察皮肤的颜色可以了解身体的状况以及自身体质情况。正常起罐后,没有罐迹,或者虽有罐迹但立即消失,皮肤恢复如常,提示身体基本正常或病邪较轻。罐印鲜红而艳:一般表示体内有热邪。罐印紫黑而暗:一般表示寒凝血淤罐印白色而灰:多为虚寒或湿邪。罐印表面有皮纹或微痒:表示风邪或湿症。罐体内壁有水气:表示该部位湿气重。
误区三:拔罐后要起水泡,才是将湿气拔出来了?
广东岭南湿地,很多人有“湿气重”的观点,认为拔火罐一定要拔出水泡了,才能祛除湿气。
李湘力医生解释:拔火罐后出现水泡,要立即咨询医生。中医学认为拔罐可以散寒祛湿,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起到调节阴阳、强身健体的作用。而现代医学也认为,拔罐负压的刺激能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环,改善充血状态,加强新陈代谢,改变局部组织营养状态,增强血管壁通透性及白细胞吞噬活动,增强机体体能及人体免疫能力。拔火罐后出现了水泡,常常是由于留罐时间太长,患者局部皮肤较薄引起的。为防止水泡破溃导致感染,我们建议患者应立即告诉医生,及时处理,切勿自行挑破。满背的水泡不处理,等其化脓变黑,实在不可取。
误区四:一家老小全都可以拔罐?
一些火罐爱好者,觉得拔罐简单,治病有效,不仅给自己拔,还喜欢给家中老人、小孩,隔壁邻居、朋友全都拔罐。
李湘力医生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拔罐。小孩的皮肤比较稚嫩,如果不是有什么疾病需要通过拔罐治疗的,不要给小孩拔罐。老人,70岁以上者,我们不建议连续拔罐。孕妇、女性月经期不可以拔罐;过饥饿或者过饱患者,均不宜拔罐。体质特别虚弱或皮肤有斑疤、炎症、溃疡、破损,以及患有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人都不适合使用拔罐。
误区五:拔罐会上瘾,要么天天拔罐,要么害怕上瘾不敢拔罐?
很多人拔罐后,觉得腰痛缓解了、颈椎病也好了,从此爱上了拔罐,天天拔,不拔火罐好像浑身不自在了,而旁人看了觉得可能拔罐上瘾,完全不敢尝试拔罐。
李湘力医生说:拔罐确实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功效,所以拔罐后常有一身轻松的感觉,但我们认为,拔罐的频率不宜频繁,毕竟拔罐属于补泻方法里面的泻法,天天拔罐,也会有损阳气。对于拔罐会上瘾,实属误传,拔罐是养生保健方法之一 ,不会上瘾,大可放心尝试。
拔罐后最好能配祛湿汤
薏米赤小豆汤
【材料】薏米300克、赤小豆100克、陈皮10克、红糖50克。
【做法】将洗干净的薏米和赤小豆、陈皮分开用水泡1个小时左右;将所有泡好的豆类连水一起放入高压锅里,加入红糖,然后调至到豆类档,静待40分钟即可。
【功效】此汤有清热祛湿、利水消肿的作用,且具有良好的利湿减肥之功效,对于中老年肥胖尤为适宜。
山药茨实薏米汤
【材料】怀山药15克、茨实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北芪12克、白术10克、猪排骨200克。
【做法】先用水浸泡怀山药,以去掉硫磺之味。扁豆、薏米用锅炒至微黄,猪排骨洗净血污并斩件,茨实、北芪、白术用清水洗净,然后将全部用料放进汤煲内,用中火煲1 个半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此汤有健脾醒胃、祛湿抗疲劳作用,对于脾虚湿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赤小豆煲鸡
【材料】赤小豆90 克、去毛及内脏的母鸡1只。
【做法】将赤小豆放入鸡腹内,用竹签将鸡腹切口闭合,加入适量的水煲汤,食用时加入适量的食盐及调味品,食肉喝汤。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利湿、利尿消肿,对春季四肢浮肿、手脚沉重及腰部重坠不适感等有效。
冬瓜土茯苓祛湿汤
【材料】冬瓜500克,土伏苓30克,赤小豆30克,扁豆15克,薏米15克。
【做法】将冬瓜去籽切块;土伏苓、赤小豆、扁豆及薏米洗净;将所有原料放入汤煲中,加入适量清水煲2小时即可。
【功效】生津消暑、清热利水。适用于暑热烦渴,湿重身倦者。
广州参考·广州日报编辑 曾子颖部分资料据广东省中医院、广州日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微信公众号
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86864889115968003/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大荆医疗技术研究院——专注针灸适宜技术委培及医械研发与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荆一针
荆一针
当前离线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8-8 07:32:55
|
显示全部楼层
[赞][赞][赞]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荆四针
荆四针
当前离线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8-8 07:33:3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18913980123
微 信 咨 询
Copyright © 2008-2020
针灸界
(HTTP://ACUP.CC)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