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门户
Portal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广播
Follow
群组
Group
动态
Space
淘帖
Collection
日志
Blog
相册
Album
分享
Share
记录
Doing
排行榜
Ranklist
搜索
搜索
热搜:
埋针
埋线
减肥
美容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针灸界
»
论坛
›
百家论经
›
拔罐
›
拔罐长水泡,是湿气重,还是技术差?拔罐的这些真相你需 ...
图文热点
返回列表
查看:
896
|
回复:
0
拔罐长水泡,是湿气重,还是技术差?拔罐的这些真相你需要知道
[复制链接]
大荆
大荆
当前离线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19-8-24 07:58:3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拔罐
,一种常见的中医保健疗法,不少人选择拔罐来调理身体,取得的效果很不错。
但是,人在拔罐后,皮肤上不仅会出现深浅不一的罐印,有的还会
出现水泡
,这是为什么?
有人认为这是体内湿气重引起的,也有人认为是拔罐的师傅技术太差,错误拔罐导致的……众说纷纭。
真相到底是什么?
拔罐患者会出现水泡,主要有以下几种
原因
:
1. 体内风寒湿毒较盛,以湿气最为突出
起泡也是一种邪气外出的表现。有时会在罐壁上出现小水滴,也是湿邪的表现。
2. 留罐时间过长
这一点因人而异,也和体质有关。有人留罐20-30分钟也不会起泡,有人5-10分钟就会起泡。
3. 罐子温度较高
这一点只有很小的可能性。有时做闪罐,如果造成罐体温度过高,这时留罐的话,会增加起泡的可能。
4. 部位差异
同一个人拔罐,有的部位没问题,有的部位起泡。总的规律是背部、两胁、臀部容易起泡。
5.拔罐过重,超出了承受能力
由此可知,湿气重是会导致皮肤起水泡的,这一点与拔罐师傅技术无关。
拔罐温度较高
那问题又来了,人要如何知道自己是湿气重,还是其他原因导致的水泡呢?
方法也很简单,可以这样:
①换个师傅,换个部位试试看;
②体内湿气重的表现:舌苔白腻、肥胖、身体乏力易疲劳、总睡不够、大便溏粘难冲掉等。
不少人拔罐后起水泡,很犯愁,不知道水泡怎么消除。可以在常规碘酒或酒精消毒后,用注射器在水疱的边缘刺入将水抽出来。然后涂以抑菌液,用保鲜膜贴敷,半小时后可快速恢复。
换人试试
了解了水泡的真相后,我们再了解一点其他的拔罐知识!
为什么拔罐多选择背部?
人体的很多疾病都是由于气血不通引起的,脊背作为气血循行的主干道,最害怕淤积。只有脊背这个枢纽通了,气血运行通畅了,才能带走淤积,滋养全身,祛除疾病。
再则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而后背是膀胱经主要循行的部位,治疗的范围极其广泛。可以说身体内任何疾病,都和膀胱经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它就像污水管道,如果不通,整个日常生活全都会被破坏。
留下的罐印有什么特殊含义?
罐印的颜色表示了你的身体状况:
紫黑色——供血不足、有积寒
紫色并伴有黑斑——气血不畅通
紫点并有深浅不一的块状——风湿
鲜红而颜、局部发热——阳症、热症、实症、热毒炽盛、体质阴虚、火旺
红而暗——血脂粘稠、血脂高、供血不足
瘀斑或血泡灰白、色淡——虚寒、湿邪
皮肤微痒——风邪、湿症
水泡、水肿、潮湿——寒症、湿气盛
罐中有水珠者—— 寒湿重
紫红、暗红 ——阴症、寒症、血郁
潮红、淡红 ——虚症
局部很快恢复原样 ——说明快痊愈
拔罐容易犯的4种错误
1、拔罐后立马洗澡
容易发炎、着凉、风邪入体。
2、拔罐时间过长
容易出水泡。伤害皮肤、引发感染。
3、同一位置反复拔
会对皮肤造成损坏。
4、拔胸口、肚子
通常拔火罐的位置主要是腰部、背部,肩膀。
拔罐对人体有诸多好处,但是不能盲目追随。拔罐一定要用正确的拔罐方法。也可以自己学习拔罐,学会之后不用担心师傅技术好不好,还能为家人的健康出力,实用性强,经济又方便。
原文地址:https://learning.snssdk.com/toutiao/v1/item_info/?item_id=6728170874140099079&app_name=news_article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大荆医疗技术研究院——专注针灸适宜技术委培及医械研发与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灸疗
18913980123
微 信 咨 询
Copyright © 2008-2020
针灸界
(HTTP://ACUP.CC)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