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126|回复: 0

    [内科] 【内分泌代谢疾病】糖尿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31 21:3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与胰岛素功能减退,或因体内产生胰岛素物质而胰岛素不能发挥正常功能面引起的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属中医“消渴”范畴。

    病因病理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与胰岛素功能减退,或因体内产生抗胰岛素物质而胰岛素不能发挥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最近瑞典科学家研究发现,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的某一个细胞分泌基因发生突变而导致胰岛素分泌异常而引发糖尿病。

            中医学认为,消渴主要系饮食失节,情志失调,房劳过度,药石酒毒等致积热伤阴,化燥津枯,其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互为因果,阴愈虚,燥热愈甚;燥热愈甚,愈耗其阴。

    临床表现

            本病患者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和尿糖升高。 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形体消瘦。病久常并发眩晕、肺结核、心绞痛、中风、疮疖等严重者可见酮症酸中毒。可并发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对称性的周围神经炎。

    治疗方法

    方一:注线法
    [取穴]  一组:足三里(双),三阴交(双)。
               二组:曲池(双),肾前(双)气海穴。
               口渴甚加支沟,善食易饥加中脘配天枢,多尿加关元,两组交替使用。
    [方法]  所取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取1号羊肠线3~4cm放入9号注射针头内,作套管,用7号腰穿针剪去针头后作“针芯”。将已放有羊肠线的9号针头刺入穴位后,把羊肠线推入穴位的浅肌层,拔出针,覆盖无菌纱布包扎。1个月埋线1次,3次为1疗程。

    方二注线法
    [取穴]  胰俞。
    [方法]  将03号医用羊肠线剪成1cm长的线段,放入维生素B1/B12注射液中浸泡4~6小时,装入9号腰穿针的尾部,取双侧胰俞穴,常规皮肤消毒后,针尖向内下斜刺,行提插捻转补法,推入体内。针眼敷创可贴。15日埋药线1次,6次1疗程。

    方三注线法合中药法
    [取穴]  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胃脘下俞。
    [方法]  穴位局部常规消毒,用0.5%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将1cm长羊肠线用注线法注入穴位,外用创可贴敷盖3天,每隔20天施治1次,2次为1疗程。配合消渴散(入参、黄连、五味子、水蛭各100g,花粉、僵蚕、泽泻各200g)口服,为末,每次10g,1日3次,于饭前1小时水冲服。

    方四注线法
    [取穴]  一组:胃管下俞(双侧)三阴交(双侧)、气海、肺俞(双侧)。
               二组:中脘、脾俞(双侧)、,三焦俞(双侧)足三里(双侧)。
               三组:建里、关元,肾俞、胃管下俞(双侧)。
    [方法]  将3/0#羊肠线剪成1.5cm长线段,并在维生素B注射液中浸泡5分钟,然后置于9号注射针的前端,将28号针灸针从后端插入。 快速刺入,得气后,一边退针一边将羊肠线推入组织内,拔针后用创可贴覆盖针眼处,10天埋线1次,3次为1个疗程,每次选用1组穴,然后间隔20天。再行下1个疗程。共3个疗程。

    典型病例

    例1董某某,男,56岁.
            患病3年,多饮,多食,善饥,多尿,口渴,体倦无力,身体逐渐消瘦,口干舌燥。眼睛发胀,视物模糊,半年来腹泻,每日5~6次糊状便,查空腹血糖14.9mmol/L,尿糖定性(+++)。诊断为糖尿病。经穴位埋线一疗程痊愈。症状消失。视力正常,视物清楚。大便成形,每日1次。查血糖3.9mmol/L,尿糖定性阴性。一年后随访,病未复发。

    例2吕某,男,54岁。
            口渴咽干,多饮,多尿,极易乏力6年。近3个月上述症状加重,同时伴肢体麻木,头痛头晕等,检查空服血糖16.8mmol/L,尿糖++,血压186/114mmHg,诊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用埋线法加配血压点埋线,治疗一个月复诊时检查空服血糖8.4mmol/L尿糖阴性,血压138/86mmHg,症状改善,病情稳定,6个月后病情继续好转,血糖维持在5.7mmol/L左右。

    处方精汇

    1.用注线法
            一组穴:肺俞、胰穴、曲池。
            二组穴:胰俞透膈俞、三阴交。
            三组穴:三焦俞透肾俞、足三里。
            四组穴:关元、阳陵泉、复溜。

            配穴:糖尿病、眼病配晴明、风池、太阳;糖尿病高血压配血压点;糖尿病高血脂配脂三针(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糖尿病脑病配督脉通贯;糖尿病肾病配命门;糖尿病皮肤瘙痒配血海、大椎;糖尿病足配丰隆、昆仑;糖尿病肠功能紊乱配天枢、上巨虚。选取16号注线针,4号药线,背俞透穴用2.5cm长线,其他穴位用1.5cm药线,15天埋线一次。

    2.用注线法
            取穴:脾俞、肺俞、肾俞、中脘、关元、气海、足三里、太溪和胰俞(胃管下俞)。穴位用碘伏消毒后,将PGLA线体置入一次性埋线针前端,将针快速刺入穴位,得气后,压下弹簧将线体留置入穴位内,拔出针头,敷以埋线医用胶贴。 按照以上治疗方法,每次取8~10个穴位,每7d埋线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病情稳定后可每月治疗1次,持续3~5次,以巩固疗效。

    按语

            胰俞穴曾称胃脘下俞,最早出于《龙衔素针经》,别名胃下俞,胃管下俞。本穴主要由T8神经分布,而支配胰腺的传入神经主要是T8,传出神经为T8~10,说明胃脘下俞穴与胰腺的神经分布有着高度的对应性。动物实验研究证实,针刺胃脘下俞穴能显著降低实验性家兔的血糖,并明显改善胰岛的形态功能。所以,该穴的降糖作用首先依赖于胰岛素的升高,提示胃脘下俞穴能改善B细胞的功能。

            埋线时应注意,由于糖尿病免疫功能较差,所以要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因感动导致伤口难以愈合,对有合井证的糖尿病患者要积极配合专科治疗。埋线治疗糖尿病时应产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一般在下列情况下不宜埋线,1)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时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糖尿病高渗昏迷时:2)糖尿病合并有皮肤感染、溃疡时:3)饥饿、疲劳、精神紧张时。

            临床观察发现,在第七胸椎水平以上背部出现黑色或者粉红色斑块的表示是“上消”。第七胸椎水平以下到腰二水平以上现黑色或者红色斑块的表示是“中消”。腰二水平以下到骶骨出现黑色斑块的表示是“下消”,当然也有上部中部都有斑块连接成片的,或者斑块中部连接下部的,严重皿型糖尿病的上、中、下三部都有黑斑。 一般背部黑斑面积越小II型糖尿病病情越轻,黑斑块越大表示糖尿病越严重。上消后背上部出现粉红色斑块是糖尿病早期燥热的表现。下部一般不出现粉红色黑斑块,以深黑色斑块为主,出现I型糖尿病并发症的背部黑色斑块颜色很重。因此在反应局部埋线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如:

    1.燥热伤肺(上消)
            取穴:胰俞、鱼际、太溪埋线,背部大椎至第七胸椎水平以上出现黑色或者粉红色斑块的部位埋线剥离放血。

    2.胃燥津伤(中消)
            取穴:胰俞、内庭、中脘、漏谷埋线,加背部第七胸椎水平以下到腰二水平以上出现黑色斑块的部位埋线剥离放血。

    3.肾阴亏虚(下消)
            取穴:胰俞、肾俞、太冲、太溪埋线,腰二水平以下到骶骨出现黑色斑块的部位埋线剥离放血。

    4.早期II型糖尿病
            取穴:脾经的地机穴、漏谷穴、三阴交、肝经的太冲穴四穴,加背部三消辨证黑斑区域埋线放血。经埋线和放血治疗后对于II型糖尿病一般一至两周就会明显好转,加上饮食和情绪调节效果会更好。

    大荆医疗技术研究院——专注针灸适宜技术委培及医械研发与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