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053|回复: 0

    [第9章 皮外伤科病症] 第九节 疔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11 21: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九节 疔疮

            疔疮是好发于颜面部和手足部的急性外科化脓性疾患。发病迅速,初起即有粟粒样小脓头,根深坚硬如钉,故名疔疮。因发病部位和形状不同,又有“人中疗”“承浆疔”“唇疗”“鼻疔”“托盘疔”“蛇头疔”“虎口疔”“涌泉疔”“红丝疔”等不同名称。

            疔疮的发生常与恣食膏粱厚味、辛辣炙博之品,肌肤不洁,蚊虫叮咬,刺伤后火毒侵袭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肌肤腠理。基本病机是火毒蕴结肌肤,经络气血凝滞。

            西医学中,疔疮多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颜面部疖、痈,以及手足部急性甲沟炎、脓性指头炎、急性淋巴管炎等疾病中。

    【辨证要点】

            主症 初起如粟粒状小脓头,发病迅速,根深坚硬如钉,始觉麻痒而疼痛轻微,继则红肿灼热,疼痛加剧,可伴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火毒流传经络:四肢部疔疮,患处有红丝上窜(名红丝疔)。

            疔疮走黄:兼见壮热烦躁,眩晕呕吐,神昏谵语,为疔疮内攻脏腑之危候。

    【治疗】

    1. 基本治疗

            治法 泻火解毒。取督脉穴为主。

            主穴 身柱 灵台 合谷 委中

            配穴 高热配大椎、十宣;神昏配水沟、十二井。还可根据患部所属的经脉循经取穴:发于面部,属阳明经配商阳、内庭;属少阳经配关冲、足临泣;属太阳经配少泽、足通谷。发于手配足部同名经腧穴;发于足配手部同名经腧穴。或用经脉首尾配穴法,如发于迎香穴处可配对侧的商阳。如系红丝疔,可沿红丝从终点依次点刺到起点,以泻其恶血。

            方义 疔疮为阳热过甚、火毒蕴结肌肤腠理之病,故治疗本病首当针泻阳气。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灵台、身柱属督脉,为治疗疔疮之经验效穴,可疏泄阳热火毒;合谷为手阳明原穴,阳明经多气多血,故泻之可清热解毒,用于面唇疔疮;疔疮由于火毒流窜,凝滞于血分,故取“血郄”委中,刺之出血可清泻血分蕴热。

            操作 毫针刺,用泻法,三棱针点刺出血。

    2. 其他治疗

            (1)三棱针 取背部脊柱两旁丘疹样突起或阳性反应点。三棱针挑治,每周2次。

            (2)耳针 取神门、肾上腺、皮质下、疔疮相应部位。每次选2~3穴,毫针刺,或压丸法。

            (3)拔罐 取大椎、膈俞、身柱、灵台。每次选1~2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后,加拔火罐。隔日1次。

    【按语】

            1、针灸治疗本病有一定疗效。疔疮初起,局部切忌挤压、碰撞、针挑、拔罐和针刺;红肿发硬时忌手术切开,以免感染扩散;如已成脓,应转外科处理。

            2. 疗疮走黄,症情凶险,须积极抢救。

            3. 饮食宜清淡,忌食鱼、虾发物及辛辣酒荤等厚味。

    【文献摘录】

            1.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 疔肿,灸掌后横纹后五指,男左女右,七壮即瘥。

            2. 《针灸聚英·卷四下》: 疔生面上与口角,须灸合谷疮即落;若生手上灸曲池,若生背上肩井索;三里、委中、临泣中,六穴灸之不可错;行间、通里、少海兼,复带太冲无病恶。

            3. 《针灸大成·卷九》: 疔疮,合谷、曲池、三里、委中。

            4. 《针灸逢源·卷五》: 疔疮,初起如粟米,次如赤豆,顶凹坚硬或痛痒麻木,或寒热头痛,面口合谷,手上曲池,背上肩井、委中、三里。

            5. 《针灸集成·卷二》: 疔生背上,委中、灵道。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