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门户
Portal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广播
Follow
群组
Group
动态
Space
淘帖
Collection
日志
Blog
相册
Album
分享
Share
记录
Doing
排行榜
Ranklist
搜索
搜索
热搜:
埋针
埋线
减肥
美容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针灸界
»
论坛
›
针灸学堂
›
中医基础理论专论
›
【5论】 形神合一论
图文热点
返回列表
查看:
1612
|
回复:
0
[第二章 人体生命观]
【5论】 形神合一论
[复制链接]
针灸学堂
针灸学堂
当前离线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1-12-7 14:45:1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针灸学堂 于 2021-12-30 16:36 编辑
5论 形神合一论
【理论内涵】
“形神合一”是中医学对于生命整体性的重要认识,即形体是精神活动的载体,精神活动是形体的生命体现,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统一整体。“形”指的是形体,躯体。人体的 “神”有广义之神和狭义之神的分别。广义之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包括表现于外的生理和病变征象;狭义之神,指的是人体的意识思维等精神活动。
【学术源流】
形神,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
咖对于形神之间的相互关系,先秦的诸子百家有着很多不同的观点。老子在《道德经》有“营魄抱一”的观点,庄子有 “形体保神” 的观点,而墨子则有 “形与知处” 的形神观。这些观点虽然没有解决形神先后的问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带有二元论的色彩,但却都强调了生命是形与神的结合体。
荀子提出 “形具而神生”的观点,既明确形先神后的问题,肯定精神对形体的依赖关系,又强调了形神合一的生命整体性,这也使他成为 “形神合一”一元论的先驱者。
中医形神观妥先秦形神哲学恩想的深刻影响,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和总结,从医学角度出发,建立的更具体、更科学、更客观的形神观,其思想观点主要体现在《黄帝内经》中。《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从生命科学角度推进形神合一论的观点。
后世,中医学以 “形神合一”的观点,用于解析生命活动、病理变化、诊断治疗以及养生康复等。如《冯氏锦囊秘录•杂症大小合参》说:“然人之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大用则伤,形大劳则椒,形神离则死,故圣人重之。”辦证说明了形神关系:人的生命载体为形,生生不息为神,形神合一则生,形神相离则死。
【基本原理】
1.梅产生于形
(蔬路的经,要先教mt一元论”好学思想的深到影啊,认为“”是粉(威字街万物的跟基本物质,大起冠的一g。所构城的。(灵忙一此气》说:“街令非液咖财,不意以为一气耳。• 气术无狂。气气化为粉,好有脂质可见。正E如狀介安所音:“尼以人粉成。而粉生于气。”关干 “神”的产生。《灵极.木神》说:“故生之米调之游,两析相排调之神。,《素问•六节藏系论)又提到:“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人妹酸于心肺,上使石修明,音市能说。五味人口,裁子防昌。味有所較。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波相成,神)了自生。”说即科木丁先天之精而生,又依救后天之格的话苏。此外,神的话动也以称一为物质址础。正如(灵极•平人绝谷》说:“臂游D防性,肠满则胃蛙,更啦更滿,故气得上下,五肿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
2.神依附于形
形神合一论”认沙,神不能商开形丽独立仔在。《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形休不做,粘神不散。。《最后全书。治形论》 也有形为“神明之宅”的论述。中医学认为,神藏于五胜之中,其中龙以心为主率。《素问 •宣明五气》说:“心藏神,肺藏皖,肝越現,脾菠意,肾藏志。’神、现、路、意、志皆屆于人身之神的花時,其分别藏于五胜之中故又称之为 “五胜神”。因五胜皆可藏神,则又有“五神胜” 之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也说:“人有五胜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由于血气与神之间的关系尤为密切,而“心主身之血脉”,故《素阿•灵兰秘典论%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灵枢 •邪客》说:“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此外,“脑为元神之府” 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形体的病变也可 以诱发多种情志病变。如 《灵枢 •本神》有“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的说法。又如《伤寒论》说:“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
中医学在形神关系上,否认脱离形体的精神实体的存在。人的一切精神活动都不能脱离形体,正如南朝范镇在 《神灭论》所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3.神为形之主
早在三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䅬康在 《养生论》就提出“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 的观点,并提出 〝静志安神”的养生方法。《黄帝内经》进一步闸释了这一恩想,不但认识到形是生命活动的载体,更强调了神对形的反作用,神乃生命活动的根本。正如《素问 .五常政大论》所说:“神去则机息。”指出神对人体气机运转起着主导作用。倘若人体失去神的主宰,则会出现脏腑功能紊乱,气化功能失常,精气则无从以化,身形无以得养故张介宾 《类经 •摄生类》说:“神虽由精气化生,但统驱精气而为运用之主者,又在吾心之神。”《素问•移精变气论》则强调了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神对形的主宰作用主要表现在“〝心神”对胜腑的主导作用上。《素问 •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这说明尽管人体脏腑的功能活动是非常复杂的,但是在 “心神”的调控作用下,这些复杂的功能活动能够相互协调,人体则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若神受到损伤,调节机能失常,机体的整体性就会遣到破坏,人体便会会出现相应的病理变化甚至死亡。正如张介宾《类经• 针刺类》说:“无神则形不可活。”故保养生命需要 “积精全神”。
4.形与神俱
《素问 •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安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说明〝形与神俱”是养生的至高境界,也说明形神之间的密切关系。神必须依附于形体而存在,神的生理功能也必领在形体健康时才能正常发挥出来,而神则是形的生命体现。正所谓: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形为神之基,神为形之主;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只有形与神俱,才能尽终天年。
【临床意义】
“形神合一论〞是中医整体观的具体反映。儿千年来,“形神合一”的思想始终贯穿于中医学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及养生等各个领域,并指导着临床实践,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与神在生理上相互依存,在病理上亦相互影响,故临床辨证时不能将形神截然分开,诊神必观其形,而观神更要知其形变。
由于很多异常的精神变化皆 可导致形体的病变,故医生在诊治疾病时,除了要关注其形体的痛楚,还要特别留意病人的精神状况。如 《素问• 疏五过论》说:“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暴怒伤阳,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灵枢•官能》提出“用针之要,无忘其神” 的观点,是指在治疗疾病的时候,无论是针灸按摩,还是处方用药都要“无忘其神”。
反之,很多躯体疾病又可以导致精神活动的异常。如脑卒中、高血压病、慢性胃炎、糖尿病、肿瘤等,常伴有失眠、健忘、烦躁、焦忠、抑郁等病症。因此,善治形体疾病者,亦当同时调摄精神。
由此可见,从“形神合一〞理论发展而成的中医“心身医学”,在临床上对治疗多种内外科疾病及疑难杂症均有重要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椒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的养生观。其中“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指的是在养生保健中既要 “调神”,又不能忽视“调形”,这正是“形神合一”思想是中医养生学的精华所在。
【现代研究】
“形神合一” 与心身医学的关系
“心身医学”
(psychosomatic medicine )
是20 世纪初诞生的现代医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它着重研究精神和躯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并阐明心理、社会、生理三方面因素对保持和增进健康以及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迅猛发展,精神因素在发病原因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加大,心身医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是心身医学思想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中医研究心身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鲜明的特色和丰富的经验。早在1992年召开的国际心身医学大会上,权威人士就已宣告:“世界心身医学应向中国的中医学寻找智慧。”
《黄帝内经》有“精神内伤,身必败亡”,“怒伤开”〝思伤脾”〝恐伤肾”“喜伤心”’“忧伤肺”,“喜则气缓”•“怒则气上〞“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等相关论述,这些都是中医学关于心身疾病病因病机的早期认识,不仅为后世情志致病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对研究现代心身疾病的病因病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医学“形神合一论”正是中医心身医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中医学认为,人们只有“形与神俱”,才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健康的人应是 “形”与“神”的统一体。在病理情况中,形病可以导致神病切(跟据全书。治既论) 说:“内形份则神气为之消糖。”神梅亦可引起形病,如《灵枢•木神,说:心快惕恩虑则伤神,神价则恐银自失……毛悴色天,死于冬。”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当人体情志发生异管后,由于控制情志活动的中极与包括下丘脑在内的边缘系统和自主神经中枢緊临联系,因此可以引!起人体脏腑功能紊乱,进而出现生种的躯体症状。可见,中西医学的认识不谋而合。
中医治疗心身疾病的主要原则在于 “调理脏腑、疏导情志、心身并治〞“调理脏腑”,是针对心身疾病的主要病机及所份胜腑的不同,临床上有从脑、肝、脾等脏腑进行论治者。“疏导情志”,则强调在治疗时要重视对病惠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治疗。“心病还须心药医”,对病人应“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变,开之以其苦”。“心身并治”则是强调“形神合。现代“心身医学”的研究也同样认为,人们具有高度的自我调节、自我改善的功能能经过有意识的训练,做到用意志来影响或控制内脏器官的功能,从而对抗由于各种因素所引起的生理功能紊乱。
中医学 “形神合一”的心身观,始终将“形” 与“神” 作为相互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将心理现象置于心身整体联系的背景上来研究,不同于西方习惯将心理现象作为孤立现象来研究的方法。因此,积极构建中医心身医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18913980123
微 信 咨 询
Copyright © 2008-2020
针灸界
(HTTP://ACUP.CC)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