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2003|回复: 0

    [第九章 疾病防治原则] 【63 论】 三因制宜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6 17:0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3 论 三因制宜论
         【理论内涵】
          三因制宜,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统称。因时制宜,就是根据不同季节的天时气候特点,制订适宜的治法方药的原则。因地制宜是指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特点,制定适宜的治法方药的原则。因人制宜,是根据患者的特点,主要是指患者的年龄、性别和体质方面的特点,制定适宜的治法方药的原则。

          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受到时令气候、地域环境以及个体差异的影响,因此,在治疗疾病时,要求医生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结合患者所在地域、家庭、体质、年龄、经济状况、经历、观念、生活习惯等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这是治疗疾病所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

         【学术源流】
          三因制宜治则的思想,出于《黄帝内经》,散在多篇之中。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用热远热,用温远温,用寒远寒,用凉远凉,食宜同法。”强调中医学因时制宜的思想。《素问·异法方宜论》:“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叙述在东西南北中的地理、气候、物产等自然条件下,人们的生活习惯、易发疾病均有所不同,治宜分别运用砭石、毒药、灸螨、微针、导引按摩等方法,达到治疗各得其宜的目的,故名“异法方宜”,突出中医学因地制宜的重要医学思想。《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必先明知二十五人,则血气之所在,左右上下,刺约毕也。”明确因人制宜的治疗原则。

          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异法方宜论》注释:“所谓病同而异治者,如痈疡之热毒盛于外者,治宜针砭,毒未尽出者,治以毒药。阴毒之内陷者,又宜于艾也。又如湿邪之在四肢而病痿厥者,宜于针砭;气血之不能疏通者,宜按跷导引。所以治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者,知病之因于天时,或因于地气,或因于人之嗜欲,得病之因情也;或因五方之民,而治以五方之法;或因人气之生长收藏,而宜于针砭艾,或宜于毒药按跷,是知治之大体,而又不必胶执于东方之治宜砭石、西方之治宜毒药也,是以圣人杂合以治而皆得其所宜。”可见,异法方宜,也并非仅仅限于因地制宜,由于地区方域之异,而有气候不同,常见病不同等,必须兼顾因时、因人,采取适宜的治法与方药。

          清·徐大椿《医学源流论·五方异治论》说:“人禀天地之气以生,故其气体随地不同。西北之人,气深而厚,凡受风寒,难于透出,宜用疏通重剂;东南之人,气浮而薄,凡遇风寒,易于疏泄,宜用疏通轻剂。又西北地寒,当用温热之药,然或有邪蕴于中,而内反甚热,则用辛寒为宜。东南地温,当用清凉之品,然或有气随邪散,则易于亡阳,又当用辛温为宜。至交广之地,则汗出无度,亡阳尤易,附、桂为常用之品。若中州之卑湿,山峡之高燥,皆当随地制宜。故入其境,必问水土风俗,而细调之。皆有极效之方,皆宜详审访察。”阐明五方由于地域、气候、人的不同,治法各异。

          《黄帝内经》建立在整体医学理念之上的三因制宜治则,一直贯穿于中医学的发展过程中。

         【基本原理】
          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在临证治疗疾病时,要根据时令、地理、患者等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即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1.生物节律,因时制宜 一年之中,由于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气候特点,对人体的生理活动与病变带来一定的影响,因而,要注意在不同天时气候条件下的治疗宜忌。炎夏季节,阳盛之时,人体膝理疏松开泄,易于汗出,若感风寒而致病,辛温发散之品亦不宜过用,免致伤津耗气。至于寒冬时节,阴寒大盛,人体阳气内敛,理致密,若非大热之证,自当慎用寒凉之品,以防损伤阳气。故《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提出四时用药“远寒远热”的戒律,并指出食品的食用原则亦当按四时寒热变化而制订。

          一日当中,昼夜阴阳之气的变化影响着人体生理活动、病变,所以治疗时顺应这种阴阳消长的日节律,结合人体正气消长和病变规律择时选方服药,就能取得较好的疗效。金元·李东垣曾归纳一日的服药时间有食前服、食后服、食远服、空心服(空腹服)、五更服、上午服、已午间服、临卧服和不拘时服九种。针灸学中根据人体气血一日周流出入皆有定时而创立的“子午流注针法”,就是择时治疗的最好体现。

          2.异法方宜,因地制宜 异法,指不同的治疗方法;方宜,谓地域环境各有所宜。《素问·异法方宜论》就明确记载了由于东、西、北、南、中五方环境不同,形成不同的饮食、生活习性,从而易患不同的病证,分别适宜于砭石、药物、艾灸、针刺、导引按跷等疗法,说明“一病而治不同,皆愈”的道理。

          不同的地域,地势有高下,气候、水质、土质等各异,因而,在不同地域长期生活的人们,其生活、工作环境,生活习惯与方式各不相同,其生理活动与病变亦各有特点,因而在治疗疾病时要因地制宜。即是同一种疾病,地域不同,亦常可采用不同的治法。从临床实际看,江南及两广一带,温暖潮湿,人们膝理开疏,感受风邪而致感冒,以风热为多,常用辛凉解表;而西北地区,天寒地燥,人们理闭塞,感受风邪而致感冒,则以风寒居多,常用辛温发汗解表。

          此外,由于地域环境因素的不同,某些疾病的发生与地域密切相关,如以前常见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大骨节病、克山病、血吸虫病等。现在有些人为因素引起的汞、镉、铝、砷等有害元素污染了土壤和水源,造成了某些特定的地区性疾病,如水侯病、骨痛病、氟骨病等。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人们必须分析地理环境中这些特殊致病因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男女老幼,因人制宜 人的年龄不同,则生理状况和气血盈亏等情况不同,因而不同年龄段,其病变的特点也各不相同,所以治疗用药应该有所区别。如小儿生机旺盛,但气血未充,脏腑娇嫩,发病则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病情变化较快。所以治疗小儿疾患,既要少用补益,亦应忌投峻攻之剂,用药量宜轻,疗程多宜短,并随病情变化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老人生机减退,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衰弱,多为虚证或虚实夹杂证,多用补法,且病程多较长;对实证以攻法祛邪时,要考虑老人衰退、虚弱的生理特点,注意用药量应比青壮年少,并中病即止,防止攻邪过度而损伤原已亏虚的正气。中年人处于生机由盛渐衰的转折时期,其精血暗耗,阴阳渐亏,故容易出现脏腑功能失调的病机特点。所以治疗中年疾患,要及时补益精血阴阳,注意调理脏腑功能,使之重归协调状态,以延缓衰老的发生。

          性别不同,男女各有生理病变特点,治疗时应加以考虑。女性一生要经历经、带、胎、产、乳,所以当然就会发生经、带、胎、产、乳方面的病变;在治疗时必须注意其所处的生理阶段,掌握用药的宜忌。如月经期间,应慎用破血逐瘀之品,以免造成出血不止;妊娠期间,当禁用慎用峻下、破血、滑利、走窜伤胎或有毒的药物,以防伤胎;产褥期间,应考虑气血亏虚、恶露留存的特殊情况,在治疗时兼顾补益、化瘀等等。男性则易患精室以及性功能障碍等病症,如阳痿、早泄、遗精、精液异常等等。对男女各自易发疾病,应根据他们的生理特点,分别采取适宜方法进行治疗。

          由于先天禀赋、后天环境、生活地域的影响,人群中每个人的体质是不相同的,存在着阴阳、强弱等多方面的差异。一方面表现为体质对病邪的易感性,另一方面表现为外邪入侵随体质而化的“从化”现象,因此,治疗疾病必须考虑体质偏颇的影响,以选择适宜的治法,注意用药的宜忌。

         【临床意义】
          由于人体生物节律有昼夜节律(经脉气血流注节律、五脏主时辰节律、卫气运行节律等)、月节律、年节律以及发病节律的不同,因此中医临床可以进行适时防病和适时养生。根据文献报道,咳喘、高血压、中风、糖尿病、潮热、五更泄、疼痛、类风湿关节炎、月经失调、痛经等疾病具有时间变化性特点,中医临床治疗时就可以根据季节不同、病情不同、服药时辰不同而择时用药和施针。

          在针灸治疗方面,由于人体的阴阳盛衰、气血虚实、经气流注、营卫的浮沉、穴位的开合与四季的循环往复、日月的盈亏、昼夜之更替等天时变化相应,所以针灸治疗时应考虑到时间因素的影响。常用的针刺方法有子午流注开穴法,灵龟八法和飞腾八法。

          中华中医药学会于2009年4月9日,发布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断》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的研究和文件。该标准中将体质划分为九种,分别是: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湿热质、痰湿质、瘀血质、特禀质。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东部地区湿热体质较多;南部地区湿热体质和血瘀体质较多;西部地区气虚体质、阴虚体质较多,阳虚体质较少;华北地区湿热体质较多;东北地区气虚体质、阳虚体质较多。气虚体质在西部和东北较多,可能与西部高海拔地区低气压、低氧分压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东北冬季长、春秋气温比较低有关。阴虚体质在西部较多,可能与西部地区多风、干燥、强紫外线辐射等形续气统环展有关,解與体质在南部和东部较多,可能与南蒂和东部地区高盟多雨,易而生逐热,常港还载大的女我有关,上述研究充分体理了因地,因人制室的治疗学思想,为中得养生保健、疾病防治、健康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现代研究】
          1.因时制宜与现代气候环境
          由于工业生产、基础建设、汽车尾气等大量排放二氧化展尘埃等有害物质,毕较雾蓝天气增多,气候冷暖异常,有利于细菌、病毒的滋生和流行,以数人们感染性疾病语多。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病毒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加。一些过去已被有灭、控制的感染性和传染性疾病相继“死灰复燃”(如肺结核),还出现一些新望传染病,诸如艾滋病、5ARS等,甚至超级销菌和病毒的产生(如埃博拉病毒)。因此,中医学重视现代气候环境研究,及时总结因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各种疾病的传变规律,在感染性和传染性疾病的治疗方面获得显著疗效,丰富了“因时而治”的内容。

          2.因地制宜与都市化综合征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既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造成疾病传播日趋重要的独立环境因子。从社会因素而言,城市拥挤造成的环境污染、噪音和交通不畅等,容易导致疾病传播;从生物因素而言,拥挤既可因人多而杂而使空气中混杂各种细菌和病毒,又可因人的热量积累而不易发散,使环境温度升高,有利于细菌和病毒活力增强,造成疾病流行和传播。此外,城市居民大多常年在室内工作,现代化的办公条件导致通风不畅、辐射及有害气体等,可造成头痛头晕、眼睛干涩、疲倦等症状。因此,一方面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另一方面出现了一些现代社会特有的综合征,如城市拥挤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等“都市化综合征”的产生。中医学既重视传统的“五方之异”,又着眼现代“城乡之别”,充分认识城市拥挤给人们身心造成的负面影响,赋予了“因地制宜”新的内涵。

          3.因人制宜与现代生活方式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超负荷的心理负担,再加上自我期望值过高,容易引发焦虑、烦闷、忧郁、自卑、情绪低落等种种不良情绪,继而出现失眠、疲劳、头痛、耳鸣等。现代社会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是造成各种疾病的罪魁祸首,容易出现持续疲劳、乏力、关节痛、颈椎病、肌肉劳损、胃肠功能紊乱、健忘、心悸、精神恍惚等一系列症状。这种不良生活方式也极易导致心理失衡,神经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导致高血压、冠心病、恶性肿瘤、性功能减退等疾病发病率的持续上升。因此,中医学针对现代生活方式造成的一系类问题,治疗时更加注重因人而宜,拓展了“因人制宜”的治疗范围。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